为您找到"
《杜甫诗》的作者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十月,缺衣少食的杜甫携家离开秦州,南赴同谷(今甘肃 成县),想解决衣食之忧。不料到同谷后,生活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完全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之中。杜甫在诗歌中用字字血泪记录下这段最为艰苦的岁月,"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 律诗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 诗经 》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 [39] [56] 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 ...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諡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 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 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 曾任左拾遺、检校 工部 员外郎,後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谥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 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 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 曾任左拾遗、检校 工部 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元兆 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外号"诗圣",所作诗称"诗史"。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 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