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谁?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 ...
在原子弹的研究中,钱三强担任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在"两弹一星"的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发展两弹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
23位卓越科学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分别是: ... 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
但是有一种不同的说法,称钱学森为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 ...
作为新中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男,汉族,原名于慜,字敏之,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1944年,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1949 ...
作为新中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授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142]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142] 。
23位"两弹一星元勋"包括: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863计划 ...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