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古语中“吾”字用法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那么"吾"字,上面的"五"用来表示读音,下面是一个"口"字,表示说话的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吾"字,相对"我"字而言会显得更加郑重一点,一般都是用作主语,在两个人的对话场景中,"吾"字比较多见,它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复数"我们"的意思 ...
上古汉语的 吾 和 我 一直被认为是主格和宾格的区别。但是这无法解释文献中 吾 做宾语, 我 做主语的现象。 蒲立本(Edwin George Pulleyblank)在《古汉语语法纲要》(Outline of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比"吾"似乎更富有强调对比的意味,这似乎跟法语中的分离形式 moi 和 me ...
吾 wú 代 (1)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2) 同本义 [I] 吾,我自称也。—— 《说文》 吾,我也。—— 《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 《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老子》 莫吾知兮。—— 《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 《论语 ·先进》 不吾知也。 (3) 按,在上古 ...
(3)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4) 又如:吾侪 (我等,我辈,我们);吾当 (我);吾侬 (我);吾谁与归 (我将从谁);吾爱 (我所爱的人);吾兄 (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 (我的祖先);吾与 (我的同伴、同伙);吾庐 (我的住所);吾党 (我 ...
吾(拼音:wú,yá、yú、y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见于西周 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 吾表示"我""我的",作第一人称代词。 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也用作人名,但没有确切的第一人称代词的 ...
古代文言文中的"吾"是什么意思?1、吾:意思是我、我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称,常在古文中使用。2、汝:意思是你,第二人称代词,常在古文中使用。如:1、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吾欲借汝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
1)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2) 同本义 [I]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3)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 ...
11、然民雖有聖知 弗敢我謀,勇力 弗敢我殺; 12、故 吾教 令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 13、彼而黨與人者,不 待我 而有成事者也。 梳理: A、这是很标准的上古语法,【吾】和【我】的功能区分的清清楚楚,这种区分,到汉代开始出现混同的迹象。
汉字:吾 拼音:wú yù 部首:吾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古文释义: 读音: wú ① <代> 我;我们。《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② <代> 我的;我们的。《殽之战》:"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吾侪】 同"吾曹"。我辈;我们这些人 ...
解析 1)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2) 同本义 [I]吾,我自称也.——《说文》吾,我也.——《尔雅·释诂》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毋吾以也.——《论语·先进》不吾知也.(3)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