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如何理解大同和小康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大同是以道德为基础自觉形成的秩序社会,小康是以 利益分配 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两者都以"天下"观念为 旨归,就是"已知世界的统一"。 [1]
「大同思想」與「小康社會」 滿新英 字數:2924 「大同」和「小康」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小康」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詩經·大雅·民勞》中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在這裡,小康具有「小休 ...
"大同思想"与"小康社会"的传统发展理念 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展思想。大同思想丰富多彩,渊源深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持久且深刻的影响。大同思想始于战国秦汉时代,目前国内学界大部…
摘 要:"大同"、"小康"是先秦儒者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组十分重要的社会学说,代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通过文献阅读,追溯两者语词源头及思想流变,结合近现代的阐发及运用,揭示其丰富的意蕴内涵,以期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大同;小康;礼记 ...
但较之大同社会也有遗憾,即人际纷争,更重要人内在缺少构建理想社会的自觉。 胡翼鹏 《论传统"大同"与"小康"的理想社会秩序观》对大同和小康的阐述颇可一读: "《札记·礼运》的"大同"与"小康",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的经典概括。
耶稣2020年6月12日 "大同"和"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 《诗经·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 私有制 和 阶级 出现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即"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的情况下,社会有相对合理的社会秩序,人民生活温饱。 大同:私有制消失,天下为公;阶级消失, 选贤任能,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如何理解大同和小康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
[1] —这是大同社会 2、小康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人能够实现基本的生活幸福,吃饭不愁、穿衣不愁、住房不愁、工作不愁…等等,是一系列基本的生活条件的达成,但不是最高阶段的幸福社会,是一个基本物质生活有保障的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