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彼特拉克与个体性的发明(一)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彼特拉克在战火、瓦砾和毁灭中,为人生找到了新的基础,为即将来临的时代找到了基础。实际上,吉莱斯皮认为,现代性正是发源于彼特拉克的个体性。 最后在这一部分,吉莱斯皮对彼特拉克的思想做了总结。
引自 第二章 彼特拉克与个体性的发明. 彼特拉克接受唯名论对神的观点,实际上后来路德的神学就是对彼特拉克的"神学"的变种:唯名论反对利用理性认识神,强调心灵和敬虔,这里彼特拉克并没有提到人的原罪、救赎和禁欲主义,拔高了人的地位,仅仅强调 ...
这是一部颇具原创性的深刻著作。 ... 本书能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和目前的哲学、科学、政治以及文化处境。 ... 编辑. 序言. 导言:现代性的概念. 第一章 唯名论革命与现代性的起源. 第二章 彼特拉克与个体性的发明.
章节名:第二章:彼特拉克与个体性的发明 页码: 第81页 2012-03-16 13:55:28 "在论《孤独的生活》中,彼特拉克明确断言公共生活与美德不相容。这种说法的核心是这样一种信念,即社会生活由众人的意见和评价所主导,而众人总是受自己激情的奴役。 ...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義大利語: Francesco Petrarca ,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或譯為彼托拉克 [1] 、彼得拉克、佩脫拉克,意大利学者、诗人、和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因其主張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亦被視為人文主义之父。
换言之,作为现代哲学的开端,笛卡尔的哲学体系内在地依托于彼特拉克对个体性的发明。彼特拉克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 一方面,当自我成为自身的根基时,它意味着支点,意味着主体性和自由;另一方面,它意味着无根基性,意味着不安。
这种中间道路是基督教与一种美德观念(斯多葛的美德?)的结合,其关键的粘合剂是人的个体性观念。吉莱斯皮认为这种人的个体性观念是彼特拉克的原创。 此外,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彼特拉克的精英主义倾向。
引自 第二章 彼特拉克与个体性的发明. 这是对彼特拉克思想线条的概述,他着重于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把个人的品质归结为自然的产物,把人本身抬到近乎于无限高的层次。 ... 实际上人的美德和观念是整个社会桎梏的,尽管彼特拉克强调一种遗世独立的超脱感 ...
1327年,23 岁的彼特拉克已是精力旺盛、才华横溢的青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使彼特拉克终生难忘的事情。有一天,他在阿维农的一所教堂卫与一位骑士的妻子邂逅相识。这位年方20 岁的少妇,仪态端庄,妩媚动人。彼特拉克一见钟情,深深堕入情网之中。
彼特拉克的焦虑 107 祛魅的神话。然而,没有神话的现实是可悲的,而废墟也许是新生的 根基。在此方面,彼特拉克本人的知识生活(同时也是他的精神实践) 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见证。作为从"黑暗世纪"中走出的第一人,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