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物质波理论全称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也称"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是 法国 物理学家 德布罗意 (Louis de Broglie,1892~1987)在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和 玻尔 的 原子论 的启发下提出的。 他根据类比的方法把光的 波粒二象性 推广到更一般的物质粒子,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 ...
德布罗意假说作为量子力学的前奏,路易斯·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说明了波长和动量成反比;频率和总能成正比之关系,是路易·德布罗意于1923年在他的博士论文提出的。
德布罗意波,也称为物质 ... 乔治·汤姆孙的阴极射线衍射实验 [2] 和戴维森-革末实验首先证明了物质波,而其他元素粒子的德布罗意假说随后也得到了证实。此外,在中性原子甚至分子中也观察到了物质波。 ...
最近的实验甚至证实了物质波与分子甚至高分子之间的关系。 1999年, 维也纳的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像富勒烯这样的大分子的衍射。 [16] 研究人员计算出C 60 的德布罗意波长最可能为2.5pm。最近的实验证明了由810个原子组成的质量为10123 amu的分子的量子性。 [17] 截至2019年,这已推至25,000 amu的分子。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即函数为概率波,它的模方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密度,其中概率密度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量子力学认为物质没有确定的位置,在不测量时,它出现在哪里都有可能,一旦测量,就得到它的其中一个本征值即观测到的位置。
德布罗意方程组是描述物质波的方程组,其描述了波长 与动量 、频率 与总能 之间的关系。 路易·德布罗意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认为微观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描述波的物理量为频率、波长;而描述粒子的物理量为能量、动量,德布罗意方程便将这两组物理 ...
2 德布罗意波假设 2.1 内容. 1924年,法国年轻的博士生德布罗意( L.V.de Broglie )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光既然既是波,又是粒子,那么实物粒子可能不可能像光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呢?他根据类比的方法,德布罗意提出了假设:
§2.1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 1924,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设 像电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称为物质波。 设一具有动能T、动量p和静止质量m 0 的自由粒子,与 它相联系的物质波的波长λ可以用光子的粒子性公式类 比得到: 2 0 1 hh p m v ...
路易·德市罗意(LouisdeBroglie)是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了电子和原子中的其它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说,创造性地构思了物质波的概念,为波动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现代量子力学新时代的开创者之一.一、物质波思想的起源德布罗意在谈到关于波粒二象性思想的起源时,这样写道 ...
光具有" 波粒二象性 ",即: E=h\nu\ 和 p=\dfrac{h}{\lambda} 通过上述公式将波动性质的 \nu 、 \lambda 与微粒性的 E 、 p ,通过 普朗克常量 h 定量的联系了起来。 1923年,德布罗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物质波理论,通过 狭义相对论 将能量和质量通过光速联系起来,及 h\nu=mc^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