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明代火铳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火铳又称"火筒",是世界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热兵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势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 ...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径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
元代的手銃,屬於較小型的火銃。 明代火砲. 火铳是中国古代用火药发射弹丸的前装 管形 火器,今日,也常常是對古代槍械的統稱。. 較早的型式於出现在宋代,为粗毛竹中装入火药,稱為火筒或突火槍 [1] ,后来由铜、鐵等金屬製作,故使用了金部的火銃之名。 在元末明初時與火筒、銃筒等同為 ...
可以说火铳都比鸟铳的装填快,所以鸟铳多采用五段战术。五段战术的原理和三段战术类似,唯一的不同就是多了两排人。 朝鲜人记载,明朝援朝的南方军队人人都有一把倭铳。(图片来自明朝吧) 由于鸟铳的射击精度高,便携性丝毫不比火铳差,射程也比火 ...
由于火铳在元末明初战争中发挥较大作用. 并且明初国内军事形势十分严峻. 固在明洪武帝朱元璋建明之初,在农业、手工业、矿冶业迅速发展和恢复的基础上,不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展兵器制造,把元代创制的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 ...
成祖北征瓦剌. 1.大明火铳. ―总体来说,明朝火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火门铳→火绳铳→自生火铳 火门铳: 明朝火铳最早的类型为火门铳,火门铳就像是微型的火炮,没有扳机,直接点燃引线或火门处的火药,代表的火器有单管火门铳三眼铳等,单管铳由一根握木,一根铳管和火门构成,单管 ...
明代用火铳装备军队自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开始,当时铳炮有大有小,大的用车载发射,用于守城;小的用支架托桩发射,用于冲锋陷阵。明朝政府设兵仗、军器二局,专门研制铳炮。明前期火铳可连续三发,射程达三百步。
火铳的发明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火铳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宋朝甚至唐朝。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火铳是在明朝时期被大规模制造并投入使用的。据史书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朝廷在北方边塞设立了专门的火铳制造机构,大量生产火铳以 ...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明朝前期的火铳在发射时,射手需要一手持铳 ,一手点燃从火门通出的火捻,引着药室中的火药,将弹丸射出。 火铳差不多是这样点火. 明火铳的这种点火发射方式传入欧洲后,为欧洲火器研制者所沿用,作为欧测最早的火枪 - 火门枪的发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