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汉语注音符号所处地位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注音符号(英文: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又称为"注音字母",简称"注音"。是用来表示标注汉字字音的一种符号。 譬如:『中华』一词的注音符号拼作『ㄓㄨㄥ ㄏㄨㄚˊ』,对应的汉语拼音是『zhōng huá』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 ...
汉语注音符号所处地位汉语注音符号在中国台湾省的汉字拼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学生早期学习的必修课程。尽管中国大陆在1958年起开始推广汉语拼音,使得注音符号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汉字
注音符号,原名注音字母,简称注音,是标准汉语 标音系统之一,以章太炎编创的"纽文"、"韵文"为蓝本,1912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发布,1930年改为现名。 经过百年演变,现有37个字母(声母21个、介音3个及韵母13个)。 中华民国自建国之初以来一直以注音符号为国语(现代 ...
1979年6月15日,联合国秘书处发出通知,以汉语拼音方案的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的地位先后正式在国内和国际上确认,注音符号基本成为历史名词,只在个别工具书里可以看到。
注音符号与汉字相似,可以以横排或直排形式出现,中国大陆使用横排,台湾使用直排。注音符号一般标注在对应汉字的临近位置以标示该汉字的声音,也可单独在内文出现,例如没有通用汉字可以表示该音节的时候。在HTML语言内,注音汉字的功能通过
注音符号的优点非常明显,那就是它和汉字的风格非常搭配,因为它是中国人原创的取材于汉字的表音符号。 汉语文字系统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表意的汉字用作音译外来词的表音符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用于表示音译词很容易引起 ...
注音符号舊稱爲"注音字母",爲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爲标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 ...
注音符号的来历与拼音字母对照表,汉语注音符号(Chinese zhuyin),简称注音符号,又称注音字母,是为汉语 ... ㄅ,b:"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注音(英语: ruby ,日语: ルビ ,罗马化: rubi ),或称注音标示、加注音、标拼音,是替汉字 标音的方法,广泛地运用于日文及中文的印刷以及电脑排版。 一般这些字是放于表意文字的上方或右边,作为文字的拼音或注解。 在中文里,通常使用汉语拼音或注音符号来注音(在台湾标注的多为 ...
汉语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 ... 所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