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磬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磬(拼音:qìng)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磬"本义是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单个使用的叫特磬,成组使用的叫编磬;后来又指寺院中和尚念经时所敲打的铜铸的法器。因为磬的形状是弯曲的,所以"磬"又比喻人弯腰,表示十分恭敬,如:磬折 ...
磬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
【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旣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又編磬,特 ...
磬( 拼音: qìng ,注音: ㄑㄧㄥˋ ,古同「罄」),佛教寺院中所使用的一种乐器和法器,也叫做法磬、僧磬。 佛教音樂可以分為贊、偈、咒、誦四大類,其中有韻咒常以磬來伴奏。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06:15。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 ...
柷. 下圖為模擬復原的柷,攝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柷(國語ㄓㄨˋ,普通話 zhù)是中國 漢代樂器。 相傳是夏啟所做,迄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詩經·周頌·有瞽》曰:「鞉磬祝圍」,「祝」即柷,故柷也稱「祝」。 柷的形狀像大斗,木製。 演奏時,奏者持椎撞柷,以向其他樂器奏者示意樂章 ...
For pronunciation and definitions of 殸 - see 磬 ("stone chimes; sounding stone; qing; inverted bell"). ( This character is a variant form of 磬 ). Etymology 3
古懸石為磬,故稱磬為石樂。殷墟出土之磬多見,均為石製,形亦近於石之甲文(參姚孝遂、趙誠);「殳」象手持棍棒或槌子,故「磬」字象手持槌子敲打懸掛着的磬石。「殸」是「磬」的初字,甲、金文皆作「殸」,「石」是後來所加。甲骨用為地名或方國名。
殸,汉语汉字,拼音是qìng,部首是殳,五笔是FNWC,仓颉是GHHNE。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𠀤 蒲撥切,音跋。 【玉篇】鈴也。【集韻】鈴屬。【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