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
我国货币政策在近年(2001年以来)有何变化?为什么?
"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中国人民银行3月6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1年货币政策 执行 ... 债券余额为19997亿元。1998年以来四年累计发行国债和政策金融债筹资超过16000亿元
针对形势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连续降准降息,并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提高至4万亿元左右,指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并明确提出以高于gdp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多轮周期,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方式与工具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和各类利率曲线运行方式的变化。其中,在短周期维度上货币—利率周期对宏观经济迅速反应,在中长期维度上利率—货币利差 ...
上述情况表明,2001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在1998 -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平稳增长的基础上,2001年继续达到了预期目标。 ... 2001年货币政策 ... 再贴现政策工具在2001年是紧缩的,但由于同时有公开市场操作予以及时对冲,总体上并没有出现紧缩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历程 ... 第一阶段是1978年~1997年,中国经济处于经济高增长和政策高波动阶段时期;第二阶段为1998年~2007年,中国经济处于高经济增长和低通胀时期;第三阶段为2008年~2018年,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和低通胀时期;第 ...
我国货币政策在近年(2001年以来)有何变化?为什么?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效应及趋势 ... 通货膨胀在1986年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在1987年的上半年又有所抬头。 ... 2001、2002年,为适应加入wto过渡期,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至2003年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存 ...
现如今,随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明确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在总量措施上,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 ...
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货币政策的表述引人关注。时隔10多年,货币政策取向再次改为"适度宽松"体现了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传递出积极信号,将有力提振各方信心,助力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 ...
从政策取向上来说,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转变。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较发达经济体要高得多。